北京科技大学科研概况
北京科技大学主题 |
---|
![]() |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实力与北京市及中国内地其他高校相比总体来说比较雄厚。北京科技大学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7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两期“211工程”建设期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并列全国高校第 1。
2004年以来,学校科研经费以年均近1亿元速度增长,总计获得三大国家科技奖17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学校成立了冶金工程研究院、新材料研究院及广东研究院,并与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开展了实质性共建合作,开创了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崭新篇章。2007年,学校作为唯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安全服役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科研基地
- 参见:北京科技大学科研机构列表
国家科学中心 |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国家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 国家材料科学数据共享网 |
国家材料自然环境腐蚀实验台网 | |
省部级科学中心 | 材料服役安全教育部科学中心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基地 | 环境断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 |
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 | 金属电子信息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 |
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 | 先进金属和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功能材料学科 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 |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 | |
省部级技术转移中心 | 北京市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 |
大学研究院 |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研究院等 |
联合研发中心 | 济钢-北科大新产品新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等 |
大科学工程
“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MSAF)”建设项目是北京科技大学建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组织两院院士进行讨论研究、经2005年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确定、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007年2月14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项目立项。项目以北京科技大学为法人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西北工业大学共同建设。建设地点为北京,建设周期5年,总投资4.855亿元。
科技产业
学校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方兴科技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资产经营公司和31个高新技术企业,从业员工600余人,业务涉及设计研发、工程项目、技改项目及设备成套、科技产品生产销售、贸易、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诸多领域。2007年,学校科技产业产值12亿元,净利润9000万元。
同时,学校还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对外融资,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近年来成功转化重大项目9项,融资3亿余元。
学术期刊
中文期刊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月刊)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季刊)
- 《金属世界》(双月刊)
- 《物流技术与应用》(月刊)
英文期刊
自2009月1月1日起,《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ISSN 1005-8850,CN11-3473更名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ISSN 1674-4799,CN11-5787/TF,该刊于1994年创刊,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为北京科技大学。
自创刊以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始终坚持"依托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面向行业发展"的办刊理念,其栏目矿物(Minerals)、冶金(Metallurgy)、材料(Materials)--3M在同行中认知度较高,被《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工程索引(核心版)》、《化学文摘》、《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文摘杂志》和《剑桥科学文摘》等国际著名文摘或检索系统作为文献源期刊收录。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挂靠学会
挂靠一级学会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
---|---|
中国体视学学会 | |
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 | |
挂靠二级学会 | 材料分会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 | |
采矿学会 | |
炼铁学会 | |
炼钢学会 | |
材料科学学会 | |
冶金设备学会 | |
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会 | |
粉末冶金学会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 |
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协作专业委员会 |
专利与奖项
1978年至2010年12月底,北京科技大学共申请专利2508项,授权专利1275项;有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40余项(2006年:国家奖3项,省部奖32项;2007年:国家奖6项,省部奖24项;2008年国家奖5项,省部奖34项;2009年:国家奖4项,省部奖36项;2010年:国家奖4项,省部奖39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统计,1995~2005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并列全国第1。
据中国教育部的“2000~2004年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统计排序”中,北京科技大学名列第11。近几年学校“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制氧系统研制与应用”、 “岩土工程特大塌方预防与治理综合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基础及材料性能特征研究”、“宝钢高等级汽车板品种、生产及使用技术的研究”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2010年发布数据,2010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SCI”、 “E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37位和29位。
参见
外部链接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研究 | |
---|---|
科研机构 |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 教育部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固体电解质与冶金测试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 环境断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生态与循环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腐蚀与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金属电子信息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先进板带生产装备及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零件近净轧制成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环境与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先进金属和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功能材料学科 · 北京市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 · 北京科技大学分析检验中心 · 关键专用技术材料技术建设研究基地 · 大气环境效应与防护联合实验室 · 冶金工程研究院 ·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 广东研究院 |
科技产业 |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产业集团 · 国家大学科技园 · 方兴孵化器 |
挂靠学会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 中国体视学学会 · 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 · 材料分会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 · 采矿学会 · 炼铁学会 · 炼钢学会 · 材料科学学会 · 冶金设备学会 · 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会 · 粉末冶金学会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 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协作专业委员会 |
学术期刊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金属世界》 · 《物流技术与应用》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 RARE METALS |
机关条目 | 科学研究与发展部 · 科研机构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