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NCMS | |
---|---|
隶属 | 北京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成立时间 | 2006年5月18日(立项评估) |
科研领域 | 工程材料和工业装备服役安全研究相关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及服役安全评价 |
人员数 | 2,500 |
现任领导 | 项目指挥部总指挥:孙冬柏 |
地址 | 土木环境楼 |
备注 |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Materials Service Safety,NCMS)是由北京科技大学承建的从事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的预测预报以及相关科研工程项目的国家科学中心,于2008年1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复组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依托于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十二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的“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Materials Service Safety Assessment Facilities,MSAF)建设项目,由北京科技大学负责承建,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1]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筹)”建设项目是北京科技大学建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组织两院院士进行讨论研究、经2005年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确定、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历史概况

2006年5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进行立项评估,2007年2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该项目立项(发改高技[2007]348号、教技函[2007]10号)。2008年12月8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通过MSAF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发改高技[2008]3386号、教技司[2008]353号)。
MSAF项目总投资4.93亿元,项目建设法人单位为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为共建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为参建单位。MSAF项目将建设八套大型研究试验装置及相关配套设施。在项目建设的同时,依托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共建和参建单位,组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筹)”(下简称“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科学中心将选址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进行建设,共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07400平方米,研究人员达到(含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博士后)500人,研究生(含博士、硕士研究生)2000人的规模(教技函[2008]1号)。
在装置的建设过程中,逐步构建工程材料设计应用平台、工业装备检测技术平台、国内外大型企业专业性联合研发平台、安全评价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及相关配套设施,作为MSAF的配套研发基地,形成“国际一流的材料科技研发基地”——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建设意义
MSAF以国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通过相关研究,积累基础数据,探索在大尺寸、长时间、复杂环境下材料服役性能的演化规律及其损伤失效机理,建立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的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形成开展工程材料服役性能研究试验能力。MSAF开展的研究将有望填补国内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重大工程安全可靠、高效长寿运行的瓶颈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以工程结构材料服役工程中的腐蚀、疲劳、断裂、老化等失效行为为对象,开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服役性能数据积累和工程应用;同时,创新研究实验方法,为国家重大工程选材、安全评估与寿命预测提供支撑,并最终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基地。[1]
科研队伍
项目法人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西北工业大学、项目参建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综合实力雄厚,在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在工程材料和工业装备服役安全研究相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服役安全评价、失效分析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雄厚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实体工程
2010年4月,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的房产建筑工程已经进入施工准备阶段。2010年4月2日,北京市海淀区党委书记侯君舒与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维东、校长徐金梧一行座谈,共商入驻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的北京科技大学“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暨“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项目建设相关情况。[1]
该项目总投资12.5亿元,规划占地201亩,目前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工作已完成,预计2010年4月底开工建设,2011年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围绕着建设“具有中国和北京特色的国际一流重大工程服役安全研发基地”的目标,该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市高端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的典范。[1]
招生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于2009年首次招收研究生,目前在读硕士生和博士生只有26人。中心领导重视研究生工作,努力健全培养优秀研究生的规章制度,积极探索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模式。
组织机构
MSAF建设单位按照“团结务实、科学管理、专家决策、集智创新,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试验装置”的团队理念,围绕建设项目管理,组建了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MSAF建设工作。
项目建设指挥部组织机构如下:
-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 项目建设管理委员会
- 科学专家委员会
- 用户委员会
- 项目建设指挥部
- 综合管理部
- 项目管理部
- 质量监督部
- 子项目组
建设内容
- 工程结构材料损伤试验装置
- 多相流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
- 高温高压水汽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
- 极端/多因素耦合环境材料试验装置
- 自然大气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
- 特殊地域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
- 力学-化学多场耦合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
- 工程结构材料损伤仿真试验系统
- 开放共享配套设施
- 协同支撑系统
- 数据共享系统
- 安全评价系统
参见
外部链接
脚注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研究 | |
---|---|
科研机构 |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 教育部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固体电解质与冶金测试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 环境断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生态与循环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腐蚀与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金属电子信息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先进板带生产装备及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零件近净轧制成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环境与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先进金属和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功能材料学科 · 北京市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 · 北京科技大学分析检验中心 · 关键专用技术材料技术建设研究基地 · 大气环境效应与防护联合实验室 · 冶金工程研究院 ·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 广东研究院 |
科技产业 |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产业集团 · 国家大学科技园 · 方兴孵化器 |
挂靠学会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 中国体视学学会 · 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 · 材料分会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 · 采矿学会 · 炼铁学会 · 炼钢学会 · 材料科学学会 · 冶金设备学会 · 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会 · 粉末冶金学会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 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协作专业委员会 |
学术期刊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金属世界》 · 《物流技术与应用》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 RARE METALS |
机关条目 | 科学研究与发展部 · 科研机构列表 |
北京科技大学 | ||
---|---|---|
学院 |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学院 · 自动化学院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数理学院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东凌经济管理学院 · 文法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高等工程师学院 · 体育部 | ![]() |
研究院 | 冶金工程研究院 ·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 广东研究院 | |
校区 | 天津学院 · 管庄校区(继续教育学院 · 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 · 国际学院) · 延庆分校 | |
机关部门 | 校党委 · 党委办公室 · 校长办公室 · 纪委 · 组织部 · 宣传部 · 统战部 · 武装部 · 学生工作部 · 研究生工作部 · 研究生院 · 保卫保密处 · 校工会 · 校团委 · 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 人事处 · 教务处 · 科学研究与发展部 ·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 财务处 · 招生就业处 · 资产管理处 · 后勤基建管理处 | |
直属单位 | 信息化办公室 · 后勤服务集团 · 科技产业集团 · 图书馆 · 校医院 · 社区居委会 · 体育馆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